Page 1 of 1

特朗普与金正恩的会晤带来了

Posted: Mon Mar 17, 2025 8:54 am
by Bappy32
一个诱人的可能性:两位领导人可能能够达成协议,从而降低彼此对彼此威胁的担忧。
然而,由于金正恩并未承诺撤除朝鲜的核威慑力量,这样的让步是否足以让美国满意?美国决策者,尤其是新任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等人,将奥勒·霍斯提所说的“固有恶意”模式应用于朝鲜的意图。这导致决策者将对手的任何和解举动解读为旨在使对手陷入虚假安全感的诡计。双方过去的谈判努力,尤其是 1994 年《框架协议》的破裂,让美国决策者坚信朝鲜无法信守承诺,朝鲜对美国信守承诺记录的看法也反映了这一立场。因此,即使金正恩承诺限制其核试验和导弹计划,他——以及至关重要的他的继任者——是否值得信任会兑现这一承诺?

包括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外交从业者们自己都认识到,面对面的互动有助于在最高外交层面建立信任。让我们来看看罗纳德·里根总统在 1985 年 11 月与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日内瓦举行首次峰会前夕的回忆录中的这段话。里根写道:“如果我们要打破分裂我们国家的不信任壁垒,我们就必须首先在地球上两个最强大国家的领导人之间建立个人关系。”但是,如果外交从业者们认识到面对面互动在建立信任方面的潜力,那么国际关系学科还没有正确地理论化这些接触在哪些条件下会导致人际信任,以及同样重要的是,为什么其他接触会导致失望和失败。

我研究了人际信任如何通过面对面的互动而发展,强调了国家领导人对对手表现出同理心的 股东数据 重要性。这可以称为“安全困境敏感性”,即两个对手认识到他们的行为如何让对方感到恐惧和不安全。就里根和戈尔巴乔夫而言,两人在第一次见面之前都表现出了安全困境敏感性。相比之下,就特朗普和金正恩而言,两人走进房间时都抱着对方的“恶意模型”,希望里根和戈尔巴乔夫所表现出的同理心能够从面对面的接触中发展出来。

相互运用安全困境敏感性是发展人际信任的先决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这种信任源自面对面互动产生的社会联系过程。可以肯定的是,唐纳德·特朗普不是罗纳德·里根,金正恩也不是戈尔巴乔夫,但现在说他们无法通过面对面的会面发展个人关系还为时过早。特朗普曾就美国前任领导人表示,他们缺乏与俄罗斯领导人取得突破的“化学反应”,但如果特朗普和金正恩会面,一个有趣的问题将会得到解答,那就是他们是否能够“一拍即合”。朝鲜核冲突以战争或和平解决告终的可能性取决于两位领导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特色图片来源:唐纳德·特朗普和金正恩涂鸦,由 Lush Sux 拍摄,作者:Bwag。CC-BY-SA-4.0 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