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 9 月 21 日,纽约州州长乔治·E·帕塔基、·S·科尔津以及纽约市长迈克尔·R·布隆伯格齐聚世贸中心遗址,召开了临时新闻发布会庆祝重建,宣布纽约与新泽西港务局董事会批准了一系列协议,旨在“加快重建进程”。港务局主席安东尼·R·科西亚说:“现在是建设这个遗址的时候了。”经过多年的冲突和争论,这些协议制定出了迄今为止最明确的蓝图,这些冲突和争论针对的是世贸中心遗址十六英亩土地的重建总体规划的每个部分。这一刻是一个分水岭。到达这一点的过程并不容易。此前,三位政府利益相关方和房地产开发商拉里·西尔弗斯坦 (Larry Silverstein) 进行了数月的谈判。西尔弗斯坦是其投资合伙公司在世贸中心地块(至今仍是个“漏洞”)的 99 年租约的总经理。谈判只能用艰难、争议不断、有时甚至不堪形容。金钱是根本的症结所在。这项新协议被称为“全球重新调整”,重新定义了谁将在该地块上建造什么,将商业项目的开发权划分给西尔弗斯坦和港务局,后者是 20 世纪 60 年代建造世贸中心综合大楼的土地的所有者。西尔弗斯坦的职责被缩减为建造计划中的五座大楼中的三座,尽管从房地产角度来看,他获得了三个最好的开发地块。港务局将建造自由塔,这是帕塔基倡导的不经济的政治声明,以及第五座办公大楼 外汇数据 和计划中的零售部分。该跨州机构仍负责修建复杂的地下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必须先完成,然后才能开始重建的任何其他部分,包括纪念馆和纪念博物馆。就在 9/11 袭击发生前六周,港务局将世贸中心综合大楼的长期权益出售给了 Silverstein,这是一项备受瞩目的历史性交易,将标志性综合大楼的所有权转让给了私人投资者。凭借 2006 年的交易,港务局重返房地产业务。从 9/11 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天起,所有利益相关者用来描述重建工作的词语都充满了爱国主义意义和对 9/11 损失的真挚承诺——这些词语体现了其象征性使命。
重建世贸中心遗址的推动力——公民目的、政治机会和商业利益——既反映了人们对恢复的乐观情绪,也反映了纽约市权力政治的混乱。这些力量将决定未来许多年围绕该遗址的一系列问题,直到地面上可见的进展开始形成曼哈顿下城的一个新区。2006 年协议的重新调整使利益相关者对重建任务有了些许信心。他们站在讲台周围的露天场地上,那天天空晴朗,让人想起两架被劫持的飞机撞上双子塔的那一天。双方都留下了伤痕。还有警惕性。据《纽约时报》报道,达成这些协议的困难并没有随着董事会投票而结束,而是持续了 90 分钟,双方都在“最后一刻争吵”。新闻发布会开始前几分钟才宣布,让媒体几乎没有时间赶到。这次活动的“半秘密”性质预示着未来的日子会很艰难,因为由于缺乏信任和利益不一致,世贸中心遗址的公共开发商和私营部门开发商之间的关系仍然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