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高级副总裁Jason Clay估计,仅 15 种重点商品的生产就产生了一些最紧迫的环境问题,如森林砍伐、农药使用和过度捕捞。在这 15 种商品中,70% 的跨境贸易由不到 500 家公司控制。在某些情况下,单个公司控制着整个市场的四分之一(例如嘉吉的棕榈油)。如果非政府组织能够说服这些主要参与者只购买带有生态标签的商品,那么就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整个全球供应链。正如 世界自然基金会加拿大分会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erald Butts在《环球邮报》中所说 :
可口可乐是全球最大的铝买家……也是全球最大的甘蔗买家。柑橘的第三大买家。第二大玻璃买 全球数据 家,第五大咖啡买家。我们可以花 50 年时间游说 75 个国家政府改变这些商品种植和生产方式的监管框架。或者可口可乐的这些人可以决定不购买任何不以特定方式种植或生产的产品——整个全球供应链一夜之间就会发生变化……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口可乐的重要性实际上比联合国还要高。
那么,生态标签能否提供国际协议未能实现的环境成果呢?这还有待观察。它们当然可以及时应对紧迫的环境挑战。但它们也存在着重大的局限性。主要原因是,虽然一些生态标签是可信的,能够改变全球供应链,但其他生态标签只不过是用来美化企业品牌的漂绿宣传。问题在于,可信的生态标签与漂绿宣传往往很难区分开来。区分可信的第三方生态标签组织和不可信的组织非常重要。区分真假是确定非国家治理是否能够比传统国际谈判取得更好的环境成果的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特色图片来源:“森林”由 SplitShire 拍摄。通过 Pixabay进入公共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