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关键问题来了:俄罗斯究竟在什么时候下定决心要攻击乌克兰?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一点?
任何对这种紧迫性的评估都必须考虑两点:攻击者的能力和攻击者的意图。 (再次,我在这里试图将这种意义上的攻击的紧迫性与对攻击采取先发制人反应的必要性/即时性明确区分开来)。 仅有攻击能力如果没有相应的意图并不会使攻击迫在眉睫——美国和俄罗斯有能力在数小时内用核武器摧毁对方(和世界),但这种能力本身并不意味着任何此类攻击迫在眉睫。 同样,如果没有实施攻击的能力(正如乌克兰战争告诉我们的那样,实施攻击的能力与攻击者实际实现其既定目标的能力相去甚远),。
因此,要从法律意义上评估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攻击何时 巴西资源 迫在眉睫,就需要事前或事后调查俄罗斯的能力和意图。前者当然比后者容易得多,因为可以通过卫星成像等客观观察军事资产的积累和部署。俄罗斯的军事能力一开始就很强大,经历了两个持续增强的时期——第一次是在 2021 年春季,然后是从 2021 年 11 月到 2022 年 2 月的袭击。俄罗斯迅速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攻击的能力是无法否认的。
但俄罗斯意图的问题更加复杂。我们在这里谈论的确实是主观意图,因为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概念化人类行为产物事件的迫在眉睫。至少在这里,我们并没有真正难以将俄罗斯国家这个抽象实体拟人化——这里的关键决定都是由一个人做出的,那就是弗拉基米尔·普京。在他建立的专制政权中,只有他的意图才是真正重要的,只有他(在某个时候)不可逆转地承诺攻击乌克兰。我们不知道——至少目前还不知道,至少根据公开的信息——他究竟是什么时候做出这个决定的。很可能是 2021 年 2 月 23 日,也可能是 2022 年 2 月 23 日。我们不知道这一点,至少部分是因为普京对自己的牌守口如瓶,以至于他的大多数最亲密的顾问和军官在下达发动攻击的命令之前都不知道他的意图是什么。
不可逆转地进入普京的头脑
如果不可撤销的概念要求我们考察一个国家(其领导人)的意图,我们就会遇到一个基本问题,即意图和决定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从字面上理解,不可撤销的决定可能意味着即使领导人背后的算计发生了变化,决定也无法改变——但由于现代技术允许领导人和执行其决定的人之间进行即时沟通,不可撤销的时间窗口确实非常狭窄。或者,不可撤销可以被解释为一个要求不那么严格的标准——领导人做出相当坚定的攻击决定,除非当地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但即使按照这样的标准,要确定做出决定的时间点可能也很困难或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