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三个月之后小组领导换人她觉得这是一个商量转岗的好机会开始承担起更多职能。但此时她的“外包羞耻”又开始作祟:“当时真的不知道怎么去开口。我还是作为一个外包的身份可能领导根本不会注重你的发展也不会帮你去想什么不像他们正式员工有什么职业发展规划之类的。” 最后过于紧张的李淑婷不得不打了一个草稿背下来之后抱着“大不了就重新找工作”的决心才去找领导谈。在领导答应下来但缺乏具体动作的时候李淑婷又自己联系另一个团队的负责人说服对方接收自己才最终成功转岗。
曾静雅刚进入站时需要和 日本电话号码清单 其他外包人员一样对应“服务”一个到多个正式员工后者会把手里的活分配一部分给她。入职近一年后第一任领导被裁员曾雅静主动找到新领导表明希望团队能改变对其工作的分配。与此同时她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大不了离职的准备。 和李淑婷一样主动和上级沟通之后曾静雅也如愿以偿地调整了工作内容开始独立负责项目无需再为特定的正编同事“服务”。除此之外曾雅静很少在晚上点前下班不管是从工作内容还是工作强度上来看她与正式员工几乎没有区别。
而这一切的努力动力都在于丰富履历、早日跳出外包的世界。 坏消息是撕下外包员工的标签。虽然外包员工越来越常见甚至不少人实际担任“项目管理”“产品经理”等的工作但当他们想要跳出外包的世界时却发现“外包”标签的分量十分沉重、重过自己在大厂实际的工作内容。 从今年月开始李淑婷开始尝试找工作第一个月每天投递三十多份简历瞄准互联网行业正式员工的岗位。有一次李淑婷在一面时自觉表现不错和面试官相谈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