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通过计数得到实证支持

Explore workouts, and achieving AB Data
Post Reply
Bappy11
Posts: 474
Joined: Sun Dec 22, 2024 9:27 am

本人通过计数得到实证支持

Post by Bappy11 »

文学体裁并不代表不变的实体,而是代表历史变化的概念,这一事实只在文体学研究中得到考虑,而文体学研究主要从方法上关注于揭示体裁常数。下面,我想用中世纪德语文学的一个例子,即中世纪高级德语诗歌,来展示如何利用数字方法追踪体裁结构的历史变迁,并为讨论文学史问题做好准备。具体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种体裁的特征在其历史进程中如何转变,以及上述各个因素(例如语言风格、主题、说话态度)如何作为体裁信号变得更加重要,但又再次失去它们,因此可以相互取代。

2.自我作为民谣类型指标
不仅流派有其历史,而且流派类别本身也受不同的历史条件影响。这一点尤其可以通过考察前现代的白话文学来证明,例如中世纪的白话文学,由于其不同的创作条件,必须考虑其历史特殊性。在中世纪,文学尚未构成分化的社会子系统,仅处于制度化的进程中。[10]这意味着文学受到的固定规则比现代图书市场和文学产业所规定的还要少。因此,文学惯例作为其代表的体裁,不是由系统的结构设计决定的,而是由文本与不同使用情况的整合决定的,至少在白话文学的早期,这种整合主要源于口头呈现,而受文本固定素养的影响较小。[11]因此,中古高级德语文学中没有完全形成体裁诗学,因此反映体裁意识的迹象很少,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从一开始就必须预料到体裁界限会更加不确定。[12]

在这方面,令人有些惊讶的是,恰恰在中世纪高地德语文学中可以找到一组突出的文本,乍一看,它们似乎具有一个显著的语言特征:我们谈论的是 Minnesang,即中世纪高地德语爱情诗或minne诗,其明显特点是异常频繁地使用人称代词“我”。乍一看,简单的词云(图 1 )显示,该词云基于对经典文集《Minnesangs Frühling》(以下简称 MF)中 Minnelieder 语料库的词频统计,单词Ich位居语料库最常用词 列表的首位,派生格mich和mir以及属格形式mîn(也作为所有格代词出现)也在排名中名列前茅。[13]

图 1:《民纳桑》中最常见单词的词云(自己绘制的插图,2017 年)
图 1:Minnesang 中最常见单词的词云(自己绘制的插图,2017 年)
这一发现并不适用于所有中古高地德语文本,而且与 Minnesang 也没有明显区别,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将一些宫廷史诗作品与 Minnesang 进行比较来证实,其中对 200 个最常用词的主成分分析 (PCA) 提供了同样清晰的图像(图 2)。[14]

图 2:中古高地德语宫廷文学的 PCA(自己的插图,2017 年)
图 2:中古高地德语宫廷文学的 PCA(自己的插图,2017 年)
对于第一个主成分而言,它涵盖了数据材料总方差的 55.1%,来自《Minnesangs Frühling》[15]的语料库(以及 Walther von der Vogelweide 的《Minnelieder》语料库)的表现与史诗文本明显不同,后者排列在 x 轴 阿根廷电报数据 中心右侧。[16]这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主要是词形ich,其派生形式mir、mich和 mîn也起着较小作用。

这一发现如此明显,或许也与中世纪高级德语叙事文本几乎全部是“他”式叙事有关,因为“我”式叙述者的出现代表了文学史上的后期发展,而这种“我”式叙述可能始终与对虚构性的强烈意识联系在一起。[17]然而,通过与所谓的“恳求诗” (Sangspruchdichtung) 语料库进行比较(该语料库代表了与“Minnesang”并列的中古高地德语诗歌的第二个主要变体),可以发现“Minnesang”强烈的自我取向甚至可以在诗歌本身中得以区分,因为“恳求诗”在第一个主要成分上与史诗文本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并且在 x 轴上占据着相对中立的位置。[18]毫无疑问,包含“我”的《民涅桑》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差异,表明了说话态度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无法用抒情诗和史诗两大体裁的传统界限来解释。[19]

因此,第一人称形式的高比例可能会挑战这样的结论: Minnesang 作为一种体裁的特点是强烈的语言风格信号,主要与第一人称单数的人称代词相关。鉴于上述有关属的多因素性质的陈述,这种仅基于一种词形式的语言学发现是否足以定义整个属似乎是值得怀疑的。尽管如此,Minnesang 引人注目的语言信号可能起到指示作用,即指示该诗歌类型的基本特征,这种特征源于这种诗歌形式典型的基本表演组合。这一基本情节是,一位贵族歌手将自己呈现为宫廷女性爱情服务观念框架内的模范情人,反思自己对一位贵族女士持续而痛苦的求爱。在该模型的框架内,求爱必然永远不会得到回应(或只有在超出社会习俗的个别情况下才会得到回应),因为这种爱情关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不合法的。 Minnesang 本身应该被理解为对女士的服务的一部分;情人忍受痛苦的坚贞证明了他的道德优越性,这在宫廷意识形态中与贵族的自我形象相对应。[20]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