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弗洛伊德表达了希望建立治疗场所的愿望,在这些场所中,可以为大部分民众提供以“分析的帮助” [1]为指导的免费治疗。但他强烈警告分析师不要“好心过度”:如果一个人“试图让病人的生活尽可能甜蜜,那么就放弃增强他的生活能力,使他更有能力履行他的真正职责。在分析中,必须避免所有这些问题” [2]。他说,即使表现出最轻微的同情心,其效果也必须加以衡量。分析必须在受挫的状态下进行,否则症状就会寻求其他替代的满足。正是移情本身让分析成为一种替代性的满足,而且更有可能促进治疗的处理。然后就可以在那里解释症状及其变体。
通过治疗机构扩展精神分析的预测使得弗洛伊德认为这项技术可以进行修改。然而,他警告不要对分析治疗进行任何改编:“无论这种流行的心理疗法和它的要素如何,最重要的、最活跃的部分仍将是 阿尔巴尼亚 WhatsApp 号码列表 那些从严格的精神分析中借鉴而来、没有任何偏见的部分” [3]。弗洛伊德是否已经意识到,只有在“分析的推力” [4]的条件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分析师向城市的转变才会发生?
雅克-阿兰·米勒指出,这些就是“拉康关于分析行为、分析话语和将分析结论作为通向分析师的通行证的概念,这些概念使我们能够将精神分析师设想为一个游牧对象,将精神分析设想为一个可移植的装置,能够进入新的环境,特别是进入机构” [5]。驱力客体以转喻为特征,是游牧性的[6]。拉康形式化地认为,分析师在分析话语中必须处于客体的位置,因此,分析师会移动,并不总是占据主体的相同位置。拉康说得更准确:“分析师并不是 每一个对象a ,[但是他]作为对象a进行操作 ” [7],也就是说,他为主体借用了这个相似之处,并且依次从位移到位移,体现不同对象的欲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