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曾在菜市场购买了个常规大小、单价元一斤的玉米,现场称量结果显示个玉米重达斤,总价余元。回家后,她使用体重秤进行验证,发现实际重量不到斤。自那以后,小江每次买菜都会带上便携式电子秤。 二、“称重刺客”专割年轻人? 惊蛰研究所了解到,在被称重商品“刺”到的消费者中,年轻人占大多数,并且大多数年轻消费者在面对超出预算的消费金额时,会选择默默接受然后支付账单。 后小李向惊蛰研究所分享了自己被麻辣香锅店“暗杀”的遭遇。
在小李的认知里,相对于装修华丽、服务周到且处于大型商业区的餐饮店,街在价格更加亲民,但一顿“多元的麻辣烫”刷新了她的认知。 据小李透露,她曾在一家装修极为普通的街边餐饮门店购买称重式麻辣香锅。店内的 西班牙电话数据 标价为素菜元g、荤菜元g即素菜元一斤、荤菜元一斤。在小李明确说明只需要两颗丸子的情况下,商家足足给她夹了六七颗。来回两次周旋,商家才不情愿地给她减少至三颗,最终四份素菜加两份荤菜,她花了六十多元。
“我对称重计价这种结算方式不是特别了解,在我的认知里一斤相当于六七个正常大小的苹果重吧,当时我以为最多就花三十多元。”小李还表示,在她要求减少份量时,店员的态度非常恶劣并说:“每个人都像你这样我还怎么做生意。”她瞬间不敢吭声,商家将付款机伸到她面前时,由于不好意思当场翻脸,她最终忍痛购买下这份昂贵的麻辣烫。 事实上,年轻消费者对称重计价缺乏认知,也是时代特有的消费现象。特别是成长于电商行业高速发展时期的Z世代,已经习惯通过网络购物,而电商平台为了方便消费者购买,通过固定分量、对应价格的方式将商品高度标准化,因此年轻一代消费者不需要观察商品单价、预估分量和消费金额再进行决策。